□ 吴 杰
近日,资阳市博物馆制作的音视频《水调歌头·资博怀古》从全国5300余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5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名单。该视频构思巧妙、立意深刻、内容丰富、语言精美、制作精良,以水为题,以馆藏文物为载体,讲述资阳历史先贤的故事,回望了资阳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讴歌了中华民族文脉精神传承的磅礴力量。
该视频立足一个“新”字,创新地将生命之源、历史传承和文化名人相结合,揭开了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奥秘。一个好的视频,必然需要巧妙的构思。该视频构思之巧,在于作者竟然能想到将人类生命之源的水作为主题,用馆藏的战国铜戈、西汉铜鼎、东汉红陶吹箫俑、宋釉陶提梁盂四件文物串联资阳历史名人的故事。并且在构思的时候注重立意,讲述苌弘的忠正、王褒的志趣、董钧的礼仪、秦九韶的创新故事,达到了“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刘熙载《艺概》)的效果。沱江之水穿资阳而过,滋养了千万人。上善若水本就是至高的境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无论是苌弘的忠君爱国、王褒的辞赋风流,还是董钧的仁义孝悌、秦九韶的数学探索,都是一定程度上“上善若水”的境界体现。该视频以水为经,以文物为纬度,以历史人物为坐标,经纬纵横,创意满满,给人以美的享受。
该视频立足一个“丰”字,丰富地将历史名人、传统道德和地方元素相结合,讲述了资阳先贤的精彩故事。一是内容丰富。该视频用四个反问“何为忠”“何为志”“何为礼”“何为新”,将东周政治家苌弘忠君爱国、西汉辞赋家王褒鲲鹏之志、东汉经学家董钧研习仪礼、南宋数学家秦九韶精研算数的故事逐一讲出。人物简介在视频中以字幕形式出现,姓名与讲述相互衬托,更加突出人物的针对性、故事的丰富性。二是画面丰满。视频声音与画面相得益彰,通过丰满的画面、具有资阳特色的元素展现怀古的深厚情怀。以苌弘为例,通过秀美的河水、巍峨的山川、弟子的请教、清闲的弹奏、仰天大笑、兵戈铁马、落寞的觐见等画面,再现了苌弘年轻时的远大抱负、中年的学识渊博、老年的为国担忧。在讲述秦九韶故事时,以安岳圆觉洞为背景,佛像、走廊、阁楼等地理元素与秦九韶教学、读书、研墨、思考等元素相紧密结合,多元素的组合增加了画面的故事性。三是底蕴丰厚。视频一开始就呈现流动的沱江、撑篙的小船、翻转的书卷,再配以长啸的雄鹰声、潺潺的流水声、悠长的洞箫声,将资阳雄厚的历史底蕴不知不觉间展露出来。在后面的故事中,苌弘用战国铜戈自杀,碧血丹心;董钧赏玩东汉红陶吹箫俑、用西汉铜鼎祭祀,成为一代大儒;秦九韶用宋釉陶提梁盂加水研墨,写出代表当时世界最高数学水平的《算术九章》。这些故事以文物为介质,将浑厚的历史与久远的文物相融合,以物载人,以事励志,寓义深刻,历史底蕴深厚。
该视频立足一个“美”字,优美地用切合主题的词牌名,赞叹了绵长的沱江之水、悠长的历史文脉。“水调歌头”本是词牌名,起源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期的宫廷乐曲创作,讲究格律,多以四至七字为主。该视频以“水调歌头”作为词牌名,一开头就用低沉、浑厚的声音讲道:“在洞穿岁月的沱江里,撑一支长篙,细数蜀人原乡千万年文脉悠长。”既对词牌名“水”进行点题,又突显水的代表符号——“沱江”与“文脉”的主题关系,起到了主题先行的效果。到了四个反问,更是化用“水调歌头”的音律格律,用短短20至50多个字就概述了资阳四位历史名人的生平故事,辞藻丰富,语言优美。比如董钧是两汉时期的经学家,讲究礼仪,但在历史古籍中记载不多。该视频在讲述他时用短短28个字就概括了其历史功绩。“仁义孝廉势必躬”,是讲董钧对礼仪的恭敬和躬行;“囊萤映雪可通儒”化用晋人车胤、孙康的典故,赞扬董钧苦学不倦的精神,董钧最终被世人称为“通儒”;“一本《仪礼》行天下”,是指董钧研习的是今文经学的《仪礼》;“终得桃李遍地香”,是讲董钧门下有一百多人,桃李满天下。对董钧故事的讲述,本就是一首优美的七言绝句。该视频的文字,本就是一段优美的语言。无论是对“碧血丹心照汗青”的感伤,还是“辞赋风流,天下皆晓”的喟叹,无论是对“极深研几济黎民”的赞扬,还是“看今朝江水长流”的展望,该视频借用“水调歌头”的词牌名,虽然没有严格按照格律进行书写,但活用化用,用词讲究,文字优美,表现了悠远深沉的意境。
《水调歌头·资博怀古》在怀古中进行传承,一句“叹千古都成过往,看今朝江水长流,君子常在”,随之出现的是陈抟、谢无量、邵子南、饶国华等古今资阳名人的名字。这既是对以资阳“三贤”和秦九韶为代表的资阳历史名人的敬仰,又是追古抚今、对资阳多出杰出人物的激励和期许,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