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观监督”报道组
近日,有市民向“资观监督”栏目热线(028—26116789)反映,目前从资阳西站到娇子大道与外环线十字路口一段只有1个公交站,沿线群众乘公交车十分不便,希望能增设站点。事实真是如此吗?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记者走访
有的站不停靠有的站没站牌
市民直呼不便
目前从资阳西站开往娇子大道与外环线十字路口一段的公交为快线1路,路线为“资阳西站—进士站—市交通局”。记者发现,从资阳西站到进士站、进士站到市交通局的站距均为3公里左右,而快线1路的其他相邻站点之间距离都不超过1公里。
陈大姐住在沿线的天鹅山村,离资阳西站还有一段距离。“我们那里本来有个站,但公交车就是不停,我们回家只有先坐到资阳西站,然后掉头往回走十多分钟才能到家,如果在那个站停的话我们方便得多。”
在资阳西站打扫卫生的李阿姨告诉记者:“我们看到公交车在那里过但就是不停,那些老婆婆没得公交车确实不方便,提起东西还要走几公里路才走得拢屋。”
有站却不停?带着疑问,记者沿着这段线路查看,发现资阳西站到进士站之间其实还设置了2个公交车停靠点,进士站到市交通局之间则设置了3个,但是公交车经过时都没停靠。
记者还注意到,公交车唯一要停靠的进士站没有设置公交站牌,市民吕先生来到这里又不确定是否有车,疑惑之间只好步行回家。“公交车站要利用起来才得行,不然我们只有走路,点都不方便。”
市交通局
立即补设进士站站牌
其他站点交安设施未完善
看来,从资阳西站到娇子大道与外环线十字路口一段并不像市民反映的只有1个公交站,实际情况是,除去一头一尾,中间还设有6个停靠点,但公交车只停靠其中的进士站,这是怎么回事?记者随即到市交通运输局了解情况。
市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保障中心运输二科科长邓科表示:“去年年底资阳西站投入运营前,我局联合市公安交警、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等部门对公交线路的规划站点进行了现场踏勘,但是由于部分站点的交安设施还未完善,目前达不到投入使用条件,所以公交车暂未停靠。”
对于已开通的进士站没有站牌的情况,邓科表示:“我们已经督促市公交公司尽快在进士站设置公交站牌,方便沿路群众出行。”
市交警支队
站点附近无斑马线
行人过街不安全
针对交安设施不完善问题,记者咨询了市交警支队。
“公交站要使用,斑马线就要配备,否则不能保证行人过街的安全。当时设计图纸是有斑马线的,现在一条斑马线都没得,全部都被取消了。”
去年参与现场踏勘的胡警官告诉记者:“当时看现场的时候我就提出来了,不晓得他们因为什么原因一直没有配备,也没有整改。”
正如胡警官所说,记者走访时发现,在这6个公交车停靠点中,只有进士站旁边有1个路口设置了斑马线,其余5个停靠点附近都没有看到斑马线。而城区其他公交车站大多离路口斑马线很近,稍远一点的也都在站台附近设置了斑马线。
临空经济区建设局
按图施工 不存在未完善情况
去年提出的交安设施未完善问题,为什么到现在也没有整改?记者向临空经济区建设局了解情况。
“图纸是市交警支队审过的,我们是按照审查合格的图纸施工的,不能他们说有问题就有问题,我们认为不存在问题,建议拿个充分的理由出来。”临空经济区建设局工作人员回复记者。
同时另一名工作人员指出:“那条路并不是完全没有斑马线,每个路口都有,乘客过街可以走路口的斑马线,只是要走远一点。”
如果按这名工作人员提出的“走路口斑马线”,那么,新城南路路口斑马线距最近的公交站停靠点约500米,乘客如果从该站点下车后要去对面换乘的话,一来一回还要走20分钟左右,是不是偏离了方便市民出行的初衷呢?
查阅《规范》
人行过街设施应与公交车站衔接
中途站站距宜为500—800米
“设计图纸都有一句概括性的话:‘未尽事宜按规范来执行’。”胡警官认为,尽管图纸规范了一定的施工内容,但也可能存在没提及的地方,这就要依据规范来执行。
那这个规范究竟是怎样的?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查阅到:
2.2.1 中途站应设置在公共交通线路沿途所经过的客流集散点处,并宜与人行过街设施、其他交通方式衔接。
2.2.3 在路段上设置中途站时,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 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2.2.6中途站的站距宜为500m—800m。市中心区站距宜选择下限值;城市边缘地区和郊区的站距宜选择上限值。
参照以上规范,记者认为目前存在的“资阳西站到进士站、进士站到市交通局的站距离均为3公里左右”和“停靠点附近无人行道”都是需要调整的。
后续情况如何,“资观监督”报道组将持续关注。
记者手记
资阳西站目前已经投入使用,周边的公共配套设施就应该完善。群众提出增加公交车停靠站点的诉求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但辗转多个部门,记者最后也没有得到明确答案——这些公交站点到底何时能够开通?
工作中,部门之间存在意见分歧很正常,但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肯定是一致的。当前,缺少交安设施导致公交车不能停靠的问题已经出现,记者认为,相关部门应该放下分歧,携起手来,一同去到现场,共同研判如何尽快解决现实问题。只有用行动代替思考,才能让沿途群众就近便捷地坐上公交车,免去来回折腾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