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3月2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僵蚕不“僵” 由“新”向“兴”

  □ 全媒体记者 李晓菊

  僵蚕,即白僵蚕,是桑蚕幼虫感染白僵菌后死亡僵化,并在体表长出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粉后的干燥虫体,具有祛风止痛、息风解痉、化痰散结的功效,药用价值高。

  僵蚕市场需求大,但培养出达到药用标准的僵蚕却很难。人工养殖的蚕一旦感染上白僵病,就可能面临减产甚至歉收的困境。而乐至一家企业通过特定方法将蚕培养为符合药用标准的僵蚕,其售价远超过普通的丝茧蚕。为解开僵蚕的“身价倍增”之谜,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乐至县高寺镇的四川德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地探访。

  3月是桑树春管的重要时期,四川德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000余亩的桑园中,不少桑树幼苗已冒出点点新绿,待到3月底4月初,气温回升、桑叶茂盛,就可以开始新一年的僵蚕养殖。

  “要想了解僵蚕养殖的秘密,首先要了解僵蚕的形成过程。”该公司总经理蒋锡武告诉记者,僵蚕从蚕卵开始,要经过10天左右的催青孵化和4次蜕皮,在蚕达到5龄时接种白僵菌。蚕死后,要对其进行48小时左右的养护,待白僵菌菌丝长满整个蚕体表面后,将僵蚕体内的水分控制在13%以内,即可入药。

  僵蚕的品质与技术息息相关,从种桑、养蚕到菌类培育、蚕体种菌,一环扣一环,而决定僵蚕品质优劣的关键就是感染白僵菌这一过程。

  “蚕体在自然状态下感染白僵菌,由于感染时间、湿度、温度等因素不可控,形成的僵蚕品质良莠不齐。”蒋锡武介绍,要想获得更高品质的僵蚕,必须让蚕在5龄期间感染经过选育的白僵菌,并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饲养,蚕体中的丝蛋白才能与白僵菌充分反应形成白僵菌丝,生产出条直、色白、体大、断面黑亮的优质僵蚕。

  如何选取菌种,又如何让控制范围精细化、精准化?院士(专家)工作站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该公司2016年成立后,便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展合作。在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国家级GAP)认证检查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李敏的指导下,耗时3年从1000多个菌种里筛选出优质菌种,历经小试、中试、生产等几千次量化实验,终于确定了一套标准化僵蚕种养指南。此后,该公司与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也陆续达成了校企合作。有了专家们在家蚕病理学与疫病防控技术、应用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中药材品种、品质评价和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等领域一路“把脉”护航,公司的发展也走上了“快车道”:成功申请了5项发明专利;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是目前国内第一家拥有动物防疫合格证的规范化、规模化僵蚕养殖生产基地;以僵蚕为原料的190个中成药品、8个日化品畅销全国……

  “2023年,我们在全国布点,成立了僵蚕养殖联盟,去年我们的僵蚕产量已经达到了400吨,产值大概在8000万元到1亿元。”四川德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锡武说,(下转02版)(上接01版)今年将继续扩大僵蚕养殖联盟,计划今年生产1000吨。

  要发展,更要向“新”向“好”发展。如今,在乐至县高寺镇,以德仁源公司基地为依托,设有3000亩粮桑间作标准桑园,配套500平方米小蚕共育中心、3500平方米大蚕智能饲育工厂、600平方米僵蚕技术中心等设施的僵蚕产业园已初具雏形。下一步,乐至将持续推进僵蚕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取“乐至僵蚕”地理标志,打造“中国僵蚕之乡”,推动僵蚕产业成为全国“单项冠军”,切实把“中国桑都”品牌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天下
雁江实现新型工业经济大提质
奋力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部署网络举报和网络辟谣联动机制工作
我市开展“世界水日”集中宣传活动
松涛镇:吹响春耕“集结号” 播下增收“新希望”
口腔数字化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会议 及2024年行业标准制定启动会在资阳召开
鲤鱼水库各项建设有序推进
僵蚕不“僵” 由“新”向“兴”
资阳市公开第三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清单
资阳日报要闻02僵蚕不“僵” 由“新”向“兴” 2024-03-25 2 2024年03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