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亩产534.2公斤!
新品种“川育29”创下我市小麦实收测产新纪录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陈维)5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川育29”在雁江区丹山镇完成实收测产,亩产达534.2公斤,创下了我市小麦实收测产新纪录。

  当天上午,专家组在实地查看小麦长势后,经过面积测量、机械收割、称重、随机取样测定含水量等环节,顺利完成“川育29”的实收测产工作。本次测产实收面积1.93亩,下场籽粒鲜重1080公斤、杂质1%,按照13%的含水量折算,平均亩产达534.2公斤。“我们2023年小麦亩产统计才263.3公斤,这个产量差不多翻了一番。”市农业农村局种子站负责人李根说。

  “这个品种在雁江种植得这么好,确实出乎我的预料。”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吴瑜介绍,丘陵地区的小麦每年11月初(立冬前后)开始播种,生长周期为6个月(179天左右)。本次试种的“川育29”于去年12月1日播种,迟播了近一个月,这意味着该品种的生长周期缩短了1个月,其播种期的弹性较大。

  测产产量创新高,品种是关键。“川育29”由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利用先进的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经过成都—马尔康穿梭育种,将高产品种川育23、多抗性中间材料“中植3586”、优质型高代品系“50669”中的高产、抗病、优质基因进行精准组装和聚合,是西南麦区育成的第一个通过省级审定的携带Yr15抗性基因新品种,属于抗病优质馒头专用小麦新品种。各项指标全面达到优质中筋小麦标准,条锈病等病害抗性表现优异,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它的发芽率比较高,可以达到90%至95%,从整个生长过程来看,抗病虫害的能力比较强,收割期也比较长,适应我们丘陵地带的特殊天气。”种植示范单位四川麦吉客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喻维对“川育29”给出了高度评价。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强与成都、绵阳、内江等地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推广种植优质小麦品种,产量已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全市小麦亩产为219.3公斤,2023年为263.3公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苌弘广场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 在中南海小范围会晤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 “中俄文化年”开幕式暨庆祝中俄 建交75周年专场音乐会并致辞
元方会见新加坡大华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总裁谢建伟一行
市政协专题调研扩内需促消费工作情况
统筹施策补齐高质量发展突出短板
新品种“川育29”创下我市小麦实收测产新纪录
百威资阳工厂“零碳”前行
报头
资阳日报一版要闻01新品种“川育29”创下我市小麦实收测产新纪录 2024-05-17 2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