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6万年前“舌尖上的濛溪河”

  □ 全媒体记者 李梅 陈维

  一场洪水冲开了远古时代的大门,一片淤泥保存了数万年前的“烟火气”。资阳濛溪河遗址群为东亚现代人演化提供了颠覆性证据,更揭开了最古老的“舌尖上的中国”之谜。

  2024年底,一颗来自6万年前的野生花椒被确认,打破了国内外植物考古学界的宁静。

  “是六万年前的野生花椒!”“想尝尝能不能吃!”“能不能种?” 这颗花椒种子打开了考古专家们对旧石器时代人类 “调味” 的想象 —— 川渝地区古人类或许早就在饮食中融入了这抹 “椒麻”,恰似刻在四川人基因里的味觉密码。

  “濛溪河遗址是全世界有人类活动相关遗址中最早发现花椒的地方,即便在距今几百年的遗址中,花椒出土都极为罕见。”项目负责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喆轩难掩激动。

  濛溪河遗址群第一地点发现于2021年,面积约1.2万平方米。这里宛如一座远古“食材博物馆”,出土的6.22万件植物种子及果实,涵盖37科53属,包括浆果类(葡萄、乌蔹莓等)、坚果类(核桃、橡果等)及药用植物(筋骨草、接骨草等);有剑齿象、熊、鱼类、鸟类等30多种动物化石,让我们第一次系统全面地看到早期现代人的完整“食谱”。 

  透过遗址,一幅鲜活的远古人类生活图景徐徐展开:距今约8万至6万年前,一群或若干群早期人类在四川盆地内的浅丘地貌区生活,这里有山有水、有森林草地,动植物资源多元富集。他们用木头、动物骨头制作各类工具,食谱也非常丰富,包括核桃、橡子、葡萄、莓果等各类植物种子和果实,还有剑齿象、鹿、牛、熊和各种鱼类、鸟类。

  “从火塘的遗迹、众多动物骨头上切割砍砸和火烧的痕迹可以合理推断,他们常吃烧烤,比如烤剑齿象头。”郑喆轩说,此前学界认为,人类从单纯狩猎转向广谱利用动植物资源(即“广谱革命”)发生于距今2万年,但资阳濛溪河遗址将此提前了至少4万年。

  濛溪河遗址用海量动植物遗存、系统性用火痕迹、功能分区(石器加工区、动物消费区等),展现了古人类对环境的广谱化利用和生存策略多样化,为认识东亚现代人提供了全新材料,超出了对同阶段行为现代性的认知。

  从6万年前的 “椒麻”惊喜到系统的动植物利用,濛溪河遗址用6万年的时光,为我们烹制了一桌跨越时空的盛宴。当现代考古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植物遗存时,他们看到的不仅是远古人类的生存智慧,更是中华文明“食不厌精”的基因密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版
   第04版:综合
“全科型”遗址 世界级发现
东亚现代人八万至六万年前的生活从此清晰
6万年前“舌尖上的濛溪河”
资阳日报专版026万年前“舌尖上的濛溪河” 2025-04-25 2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