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李晓菊 李远雄 韩成玺
春潮涌动,生机勃发。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地,处处奔涌着创新发展的澎湃春潮。
4月24日,2025中国牙谷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隆重启幕。在这场“新”光璀璨的盛会上,院士专家聚智论道,企业代表纵论趋势,绘就口腔健康产业发展新图景。
8年深耕,中国牙谷产业大会见证了“微笑经济”的崛起轨迹,从最初区域性行业聚会到如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盛会,这张“金质名片”持续释放出强劲的磁吸效应。
站在新的发展坐标上,人们不禁追问:这座西部市级城市如何实现从“齿科荒漠”到中国牙谷的华丽蝶变?解码其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或许正是资阳向“新”求“智”的生动注脚。
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当下,全球口腔产业发展进入新一轮加速期。
如何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有机融合,加速口腔医疗产业迈步数字化?成为各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抢占布局的热点命题。
“推动口腔医学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通过我们企业创新主体来进行深化,这是非常关键的。”深耕口腔医疗行业多年、见证行业壮大历程的业内资深人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认为,下步落子的关键在于平台搭建。
大会上,资阳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签署合作协议,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中国牙谷分别颁发了“中国口腔医学协同创新平台”“中国口腔医学协同创新平台共创单位”牌匾。
“中国口腔医学协同创新平台共创单位”这一“新名片”,无疑让中国牙谷在这场产业“争夺战”中拥有了主动权。这背后,是资阳以超前战略眼光谋篇布局,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2016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制造强国”战略部署,大力发展口腔产业,将口腔装备材料制造基地布局资阳,支持资阳建设中国牙谷。
8年来,资阳高新区始终将中国牙谷作为“一号工程”推进。一方面,致力于搭建完善的检验检测联盟,建立从研发到临床的快速转化通道,实现产品注册时间较常规缩短60%,让“牙谷速度”成为产业集聚的强力引擎。另一方面,发挥产业优势,借助百年名院华西口腔输出临床经验和科研实力,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再到产业转化的完整闭环。
昔日一棵树,今朝一片林。如今,中国牙谷已形成口腔产业集群高地,累计吸引爱齐、盈纬达、NSK、时代天使等国内外143家口腔领军企业落户。园区构建起国家级创新矩阵,建成中国口腔医学协同创新平台、四川智慧诊疗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载体,并设立西部地区第二个医疗器械10米法电磁兼容实验室。通过整合“产学研销医养”全链条资源,成功打造国内领先的口腔健康产业生态圈,实现了“一颗牙”“一条链”“一个圈”的突破性跨越。
新骅光医疗器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骅光”)是园区的元老级入驻企业,其董事长李强全程见证并参与园区建设发展。从首批拓荒者到如今产业生态构建的重要力量,李强对企业与中国牙谷共成长的战略价值有着深切体会。
“可以说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牙谷从‘0’到‘1’,从无到有,再到享誉全球的全过程。”李强感叹道,眼看牙谷起,眼看牙谷盛,资阳高新区一揽子紧锣密鼓的政策实施,也用“无形之手”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形支持”。
“8年来,我们先后在中国牙谷建造了10个智能生产工厂,实现了从种植体到CT的自主生产。”李强介绍,除口腔医疗器械生产外,凭借“牙e在线”电商平台开发,公司顺利跃升为阿里巴巴的“座上宾”,现有注册用户35万,服务于全国80%以上口腔机构,2024年已实现年销售总额近8亿元,成为了全国牙科电商的“行业尖子生”。
8年砥砺,新骅光完成从“制造单元”向“研发智造服务商”的进阶蝶变;
8年磨剑,中国牙谷实现从“一颗牙齿”到“全产业链生态圈”的聚能跃升。
企业与城市的同频共振,正在书写“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时代注脚。
向前看,前路漫漫亦灿灿。
“优势清单”即是“机遇清单”,资阳抢抓“风口期”,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做优,口腔产业驶上了“快车道”,牙谷凸显的产业规模效应,也引得企业家们接踵而至。
会上,资阳高新区与天津微齿馨隐形矫治器项目、广东中晶照明睑板腺治疗仪项目、青岛科智星穿刺缝合器项目、深圳南科天润牙齿脱敏功能性材料项目等12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
持续攀升的吸引力背后,其驱动产业聚合的底层逻辑何在?
“如果说项目签约是产业发展的‘种子’,那么接下来需要我们共同浇灌的,则是助力这些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创新沃土’。”资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李建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创新,往往能带动一整条产业链的发展。
对此,牙谷入驻企业——正雅齿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雅齿科”)就是最好的例证。
作为在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国内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三的领军企业,正雅齿科凭借持续创新有中国特色的原创隐形正畸技术,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目前,该公司研发的正雅S8、S9 、S10 、S16 、S17等GS隐形技术已得到广泛临床应用,年产隐形矫治器超千万只。
“其他地区通常拿证的时间基本在6个月到一年,而牙谷最快只需要3个月。”正雅齿科总经理姚峻峰介绍,正雅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从膜片生产到矫治器生产的全产业链公司,对于医疗器械类证书注册需求较大,“牙谷速度”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预计2025年资阳基地的产值可达到2.5亿。
除审批速度快以外,牙谷的产业聚集度也出乎姚峻峰意料。牙谷关联产业形成了从上游材料、中游产品到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而姚峻峰也在其中找到了新的“CP”。
“我们最近和新骅光有共同打造线上数字化加工厂的意向。”姚峻峰说,如果产品能入驻牙“e”在线电商平台,不仅客户群得到了拓展,同时也为医生提供了更广的选择面。
为产业做“加法”,给流程做“减法”,通过搭平台、系纽带,为上下游企业开通“朋友圈”,技术共生、数据互通、价值共享、人才联动,中国牙谷的“乘数”效应正在加快释放。
“资阳高新区将通过聚势赋能做强牙谷实力,依托强链拓圈构建微笑经济‘生态雨林’。”李建表示,下一步,将向“新”向“智”发力,在培育做强现有企业基础上,着力招引上下游产业项目和科创项目,加快突破关联产业、拓展“口腔+”赛道,进一步提升中国牙谷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仰首看,满天星光甚烂漫。俯身览,满路荆棘已过半。
新技术、新要素、新范式,这场盛会早已成为解码中国牙谷进化论的密钥。未来,终将归于“新”“智”书写的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