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小绫
日前,乐至县大佛镇大佛社区的田地里,旋耕机轰轰作响,在机器的来回翻压下,秸秆被粉碎入土,与泥土充分融合。经过时间的沉淀,它们将成为下一轮耕作的肥料。
“以前秸秆要么在地里烧掉,要么堆在田里,影响下一茬作物的生长,现在利用旋耕机原地将秸秆粉碎还田,省力省时省肥还环保。”大佛镇洪彬家庭农场业主龚红兵告诉笔者。
通过机械化还田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是乐至县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乐至县农业农村局在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模式、应用新技术,通过机械还田化、秸秆饲料化等措施,持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乐至县良安镇红沙村兰花家庭农场饲养了肉牛60余头、羊100余只、猪100余头,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草料。为了降低饲料购买成本,农场到田地里回收村民的小麦秆、油菜壳,不仅解决了农户的烦心事,还能将秸秆变废为宝,实现秸秆综合利用最大化。
“眼下,我们农场已经上门回收了1000余亩地的小麦秆和700多亩地的油菜壳,增加村民收入约1.4万元,还降低了养殖成本。”农场主蒋后中说。
“截至目前,全县范围内未出现大面积、持续性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重点时段‘不见烟雾、不见火光、不见黑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以上。”乐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谢春梅表示,下一步,乐至将持续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引导与宣传,积极探索机械还田、沼气制作和企业回收等综合利用形式,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以用促禁,推动乐至农业绿色循环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