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韩成玺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
2024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县(区)党委社会工作部门顺利完成组建并全面履职。一年来,全市社会工作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勇于探索实践,认真履行职责,推动社会工作顺利开局、平稳起步。
聚焦新兴领域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近年来,新兴领域蓬勃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推行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实施“两个覆盖”攻坚行动,推动58个有党员的新业态企业、平台分支机构、重要网点站点全覆盖,全市非公规上和专精特新企业党的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90.28%和100%;建立新就业形态群体工会组织238个、吸纳会员3.5万余人,有效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聚焦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推进产业链党建,安岳县组建纺织鞋服、柠檬特色产业链党委,构建“行业党委+链主企业+上下游企业”组织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支撑;高新区成立口腔药械产业链党委,与四川省创新促进会、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川北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等12家单位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以党建链聚合资源链、延伸服务链、创新产业链。
强化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统筹整合部门、社区、银行、通讯、商圈等优质资源,在新就业群体聚集区域新建“1+3”货车司机“暖心之家”、“快递小哥之家”14个,分批打造“安柠逸家”“左邻右舍”等活动阵地100余处,实施心连“新”直通车行动,畅通诉求反馈机制。整合群团资源、创新服务载体,不断完善全周期关爱保障机制,多渠道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等走访慰问活动,办好“培训赋能”“送法进新”“爱心体检”“就业援助”“权益维护”五件实事,惠及新就业群体2万余人次。
发挥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移动探头”作用。创新新兴领域服务模式,在全市43个城市社区全面推行新兴领域“积分银行”机制,鼓励引导外卖骑手、货车司机1000余名参与社区服务,有效构建“行业部门协同、街道社区实施、爱心商家共联”的社区服务新格局,基层治理“变量”转变为治理“增量”。
聚焦基层社区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
着力完善基层治理领导体制。市、县(区)建立由书记担任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牵头指导,市委社会工作部具体协调,各部门具体落实的领导体系,高位部署推进基层治理。
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建立“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推动10个方面108项具体任务落地落实,在全省率先制发村级组织挂牌指引和目录,组织清理过时和违规标识、标牌、标语5900余处,为基层减负取得实效。
着力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围绕服务“一老一小”,市、县(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余万元,配套省级项目形成“补短板”“提能力”“优质量”“创特色”四位一体的项目矩阵,以新建、改造、盘活闲置方式拓展阵地资源,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10个,全市社区用房面积全部达标,亲民化改造突破50%。
着力改革创新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充分整合综治、公安、城管、环保、应急、民政等多个部门资源,搭建“一组清单明权责、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搞执法、一张网格抓治理、一支力量优服务、一个平台促整合”治理平台。持续深化“微网实格”,推动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下沉一线,延伸治理触角到末梢单元。
聚焦群众关切
把社会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社会工作很大程度就是做群众工作,必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培育志愿服务品牌矩阵。着力打造“有爱资阳”志愿服务品牌,以“萌芽、护航、暖心”三大行动为支撑,整合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社工站(室)、社会组织孵化园、社区志愿服务站,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优秀项目、优秀组织、优秀社区、优秀个人评选,组织实施“有爱资阳 你我同行”大型志愿服务展示活动,建立了全市志愿服务的展示窗口、服务平台、培训基地。雁江区培塑“雁城大妈”“小资妹儿”等志愿服务品牌,打造邻里守望“三圈”;安岳县培育“柠青”礼仪志愿服务队、“红马甲”青年志愿服务队等5支志愿服务示范队,打造“青柠花开”未成年人护航行动等服务项目;乐至县打造“壹玖公益”“萤火虫”“便民小板凳”等“乐益帮”志愿服务品牌,推行“党员+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
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育。研究出台《资阳市“金牌社工”评选办法》,组织开展第二届金牌社工评选工作,全市现有社工领军人才2人、拔尖人才5人、本地专家人才5人、金牌社工11人;做实社会工作者考前培训、继续教育、学历提升等工作,组织线上线下培训3000余人,全市初、中、高级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创历史新高,全市持证社工人数达1801名,社工人才数量较“十三五”末翻了三番;探索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着力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到省委社会工作部肯定。
积极服务全市中心大局。响应全省全市电力迎峰度夏、创文创卫、垃圾分类、关爱老小等志愿服务工作要求,整合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党员队伍、志愿者队伍,实行“党建+志愿”“社工+志愿”“行业+志愿”联动服务模式,服务群众20余万人。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38.63万人,志愿团队2000余个,他们活跃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聚焦解决群众诉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枫桥式”群众接待分中心,全面落实“四下基层”,注重信访矛盾源头预防,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信访积案逐年减少,信访总量不断下降。
前行不止,步履不停。
2025年,全市社会工作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突出特色鲜明、质量优异、长期坚持,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奋力开创社会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的成都都市圈现代化创业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