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蜀丹
2月17日晚上8点左右,资阳市雁江区宝莲街道拱城社区青年之家开始热闹起来。
来自职业教育、农业、文化等领域的10余名资阳青年齐聚一堂,与他们“面对面”的是3名来自四川省青年联合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分别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负责人、研究员唐利军,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喆轩,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君。
此次会议的目的是聚焦基层一线青年的发展需求,将基层声音传递到全国两会上。
聚焦农村电商
如何让村民的土货卖出好价钱?
“我刚刚结束了一场直播。”资阳市雁江区石岭镇土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光辉从村上赶来,最近他正忙着为村民带货血橙,每天能够卖1000多斤,相比非直播时代,这个销量翻了好多倍。
如何让村民的土货卖出好价钱,是摆在“带货支书”面前的难题。村里的血橙因为品相不好,即使是纯天然种植,每一斤也只能卖到一块钱。
雁江区祥符镇松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毕波分享了他的带货秘诀——不仅在网上销售村民家里的农产品,还发动村民去山里找“特产”。比如农村随处可见的葛根,挖出后做成葛根粉,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村里一位大爷因此增收1.7万元。此外,村里的野生艾草、苦蒿等,都是为村民增收的“宝贝”。毕波从2024年3月开始接触电商,直播间销售额已超过450万元,累计为7000人次增收。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青年更是重要支撑力量。”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代表联络处处长鲁翰霖表示,青年具有创业热情、创新动力,发挥利用好这些优势,青年不仅可以实现个人价值,更可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广袤的农村发展潜力巨大,活跃在乡村的青年代表要聚焦气候优势、产品作物等特点,做好农业产业规划,在农产品同质化方面多思考、多创新,探索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新路子。
聚焦人才培育
破解“农村缺人才、城镇就业难”难题
“人才”是当天座谈会的高频词,成为制约不同领域发展的关键问题。资阳市雁江区杨老九植保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杨鸿杰提到了一个现状,无人机打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飞手工资能达到1000元一天,即便是高薪职业,在农忙时期仍是十分紧缺。究其原因还是农业生产季节性太强,农村很难留住人,尤其是年轻人。
农村找不到人,职业教育领域却面临着人才就业的困境。资阳口腔职业学院智能医学工程系主任张涛表示,职业院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技术人才的重任,但企业需要多少人、需要什么样的人,这对职业院校来说非常重要。张涛建议,相关部门定期发布产业人才需求报告,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一定参考,更有利于学生就业和校企合作。
对此,鲁翰霖认为,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引导,把年轻人才引到乡村,如此一来,便能平衡“农村缺人才、城镇就业难”的局面。
在文化领域,则面临专业人才缺乏的现实问题。安岳石窟研究院团支部书记、工程技术科工作人员黄可发现,“古多精美”的安岳石窟保护工作十分严峻。当地的石窟为砂岩质地,呈现疏松脆弱的特点,再加上潮湿多雨,石窟风化严重,需要文物保护和挖掘方面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领军人才。
资阳市博物馆宣教部部长李竹也提到,针对不同文物的保存,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都不一样,需要引进专业人才,让博物馆的建设跟上时代。
针对这一情况,郑喆轩表示,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确实会面临资源不足、人才匮乏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加强乡土教育,撰写与本地文化相关的幼小教育教材,提高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具体情况找准切口,提出建设性建议,通过相关渠道向上反映,促进该领域的规范发展。
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