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苌弘广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货“潮品”

  □ 张金刚

  一度,那些“老品牌”的国货,堪称时代“潮品”,曾是寻常百姓的日用必需。虽再普通不过,却因与烟火日子相关,与国家发展相连,而口碑甚好,备受推崇,浸润着朴素的家国情怀,沉淀着难忘的岁月流年。

  那个时代,少不更事,但因那些国货“潮品”日夜不离左右,相伴成长,而在心底深深扎根,永难释怀。

  上有两个哥哥,因家境艰难,初中未完便外出打工。心中的想念与愧疚,化作学习的动力,助我名列前茅。每逢过年,便数着日历盼哥哥回家,盼着提包里那一堆奖励我的“大白兔”“酸三色”。蓝、白、红,色彩明快、手感光滑的糖纸,将条状奶糖包裹,两端拧成鱼尾,煞是可爱;剥一颗入口,融化,嚼碎,奶香四溢。红、绿、黄三色的圆形水果糖,包在透明的塑料糖纸中,抓一把“唰啦啦”响,吃一颗酸甜可口,甚是诱人。有了糖,才算过年。不顾家人相劝,含着,嚼着,吃个没完;以至于口生龋齿,仍甜蜜沉醉,不改其乐。

  那年,大哥买回一台收录机,识得了响当当的“燕舞”。那个大块头,赫然摆在桌上,好不气派。彩灯闪烁,音乐飘飞,农家小院瞬间欢畅起来,灶前做饭、喂猪赶鸡、洗衣干活、月下纳凉,不再枯燥乏味。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燕舞”便是我的挚友。因它,爱上了广播,“新闻和报纸摘要”“评书连播”“小喇叭”“今晚八点半”,开启儿时智慧的大门;因它,爱上了音乐,邓丽君、李玲玉、刘欢、郑智化、小虎队,以及当年流行的民歌、红歌联唱,引我进入音乐的世界。学习之余,“燕舞”相伴,让我终身受益,如燕歌舞!

  禁不住港剧风靡的诱惑与疯狂追剧的辗转,二哥一咬牙,买回一台十四寸的“环宇”黑白电视机。买铝线拧制天线架,砍槐树当作天线杆,几十米长的黄色板线,从山头拉到柜上,也将信号从天上引入电视;虽有时“雪花飞舞”或“拉百叶窗”,但却可足不出户尽享精彩。自此,我家成了村里可收看《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义不容情》等剧的第三家;土炕、椅子、凳子、门槛常坐满了人,场场爆满,热闹异常。乡里乡亲时常走动,和睦相处,“环宇”功不可没。

  小升初,要到离家十多里的乡中。大哥趁着年假,重新擦亮了那辆他与二哥相继骑过的老“飞鸽”,整修好,擦上油,打足气,手扶后座,不厌其烦地在打麦场上一圈一圈教我学骑车。很快,摆脱大哥,歪歪扭扭,便可上路。初中三年,“飞鸽”驮我在上学路上翻山越岭,一路飞驰,风雪无阻,寒暑不辍,带着干粮与希望上学,载着知识与奖状放学。“飞鸽”有时“叮当”乱响、轮胎被扎、链条断了,我会沿途求助,或推回家由邻居大哥修理,好心人的恩情我永远感念。“飞鸽”相助,求学路上一路风景一路歌,飞进师范,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寒风肆虐的季节,手吹皴了,脚冻裂了,母亲会拿出“万紫千红”,让我搽满手脚,揉搓吸收,在火盆上烤,一来二去,便不再疼痛。勤劳手巧的母亲,常坐在“飞人”缝纫机前,给全家做过年的新衣,用花花绿绿的碎布头儿,制作漂亮的书包、门帘、坐垫,节俭度日。父亲买了“英雄”钢笔,配以“鸵鸟”黑、红、蓝黑墨水,鼓励我再接再厉,学习勇争上游。暑假里,我穿着旧“解放”鞋上山捉蝎子,刨药材,靠自己的双手买了数双“飞跃”“回力”运动鞋,伴我练就强健体魄。也学会爱美的年纪,我天天用“蜂花”洗发水洗头,并用“大宝”涂了手脸,香喷喷地在乡野狂奔,与同学逗趣。时常偷出家里珍贵的“泊头”火柴,玩转洋火枪;渴了累了饿了,喝一瓶“北冰洋”汽水、一瓶“娃哈哈”酸奶,吃一袋“华丰”“白象”“小浣熊”速食面;钻在家里,与小伙伴玩一通“小霸王”游戏机、捣蛋拆坏父亲珍爱的“上海”手表……

  国货“潮品”是良心产品,是走心物件,是岁月印证。虽已在历史进步的长河中,折戟沉沙,渐逝渐远;但由其相伴的岁月,虽清苦、难熬,却纯真、快乐。想来,就格外温暖,分外过瘾。每与友回忆起来,总是说着笑着,便哭了……因为,那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那里铭刻着我们永不再来的青春。

  可喜的是,在“华为”“格力”“小米”“伊利”“鸿星尔克”等新国货“潮品”雨后春笋般创新更迭、百花齐放,并站稳脚跟的同时,一些老国货“潮品”开始“重新翻红”,搅动了我们这些中年人的心湖,纷纷抢购在手,任思绪在现实与回忆中切换,让生活在令人自信的“中国制造”中欲罢不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苌弘广场
国货“潮品”
呼喊妈妈的声音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
听党话跟党走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载满书香的列车
班主任的“铁头功”
资阳日报苌弘广场04国货“潮品” 2024-05-10 2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