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间经济春意浓 牡丹铺就致富路

  □ 张凤莉 孙小红

  四月芳菲醉人时,乐至县宝林镇华严村牡丹园里繁花似锦,红的、白的花朵随风摇曳。园主秦再秀穿梭在花田间,嘴角扬起欣慰的笑。这位曾经的外出务工者,用十年时间将家乡的荒坡变成了“聚宝盆”,带领村民在油牡丹的花香里蹚出了一条增收路。

  从木工到“花农”

  返乡创业初心是乡愁

  “2014年以前,我在外面做木工,父母年纪大了没人照顾,心里总放不下。”秦再秀向笔者回忆起返乡的初衷,“有次在电视上看到油牡丹既能观赏又能榨油,觉得是个好机会,就跑去山东、安徽考察,回来时买了一些种苗。”起初流转20亩坡地试种,三年后扩种到60余亩,村民们见她种出了“名堂”,也跟着加入,如今整个农场种植规模超130亩。

  油牡丹生长期长,却胜在“一次种植、多年收益”。秦再秀介绍,每年1月发芽,3月中上旬进入盛花期,花期持续一个月,7月中下旬采收花籽。“花骨朵销往广东、杭州。花籽榨油,浑身是宝。”

  小牡丹撬动大产业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近日,笔者在农场看到,牡丹花在阳光下舒展着身姿。秦再秀算了一笔账:“100斤花籽出12斤油,每斤能卖180元。”除了花籽和花骨朵,土地流转费、务工收入也成了村民的“稳收账”——农场每年支付土地流转费3万元,雇佣30名工人,其中10人固定务工,还带动9户村民一起种植,户均增收5000元。

  “刚开始啥都不懂,种苗病虫害、花期管理全靠摸索。”秦再秀坦言,创业头三年几乎“交学费”,后来跟着专家学技术,逐渐摸透了“门道”:“油牡丹喜阳光,坡地种植要注意排水,花期施肥得算准时间。”如今她成了村民的“技术顾问”,从选苗到管护全程指导。村民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荒坡地变成了“花田”,钱包也鼓起来了。

  花香致远

  从“种植户”到“引领者”的新愿景

  站在刚种下的油牡丹花地里,秦再秀满怀憧憬地描绘着未来:“接下来,在镇、村的大力支持下,我计划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引进先进的榨油设备。通过逐步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到产业链中,让农场的牡丹花香飘向更远的地方。”

  从“一人富”到“共同富”,秦再秀的牡丹园见证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春风掠过花田,带走阵阵花香,却留下了一位返乡创业者带领乡亲们迈向幸福生活的坚定足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天下
接房三年 小区周边为何还“乱糟糟”?
高新区县级领导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结业
借人工智能之力 启产业创新新程
安岳举办“鞋力无限·岳跑未来”全城热跑活动
花间经济春意浓 牡丹铺就致富路
“田园赛道”串起农文旅体商融合新图景
南津镇举行“乡村振兴·活力村跑”活动
资阳日报综合02花间经济春意浓 牡丹铺就致富路 2025-04-14 2 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