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卢凌嘉
农村公路直接关乎一方群众的出行安全和幸福指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雁江的农村公路也迎来了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
如今,俯瞰雁江,一条条农村公路蜿蜒在青山绿水间,畅通了对外交往、连接了城市乡村、串起了村组农户,铺平了致富路、幸福路,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的动能。
完善乡村公路网络
带动农业产业发展
今年3月,雁江区宝东路(宝台至东峰)项目全面动工,自开工以来,宝台镇板板桥村村民肖正伟每天都要去看看宝东路的修建情况。看着道路渐渐成型、变得平整,他十分欢喜。
肖正伟告诉记者,宝东路的建设当地村民盼望已久。近些年,农村地区自有汽车数量的增加和乡村自驾游的兴起,对乡村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伍南片区的7个镇到城区只能依赖一条“资资路”,经常拥堵。“一到逢年过节,我们板板桥街上的交通压力就非常大,这条路修好后不仅能减轻交通压力,也能降低我们的农产品运输成本,对我们老百姓好处多得很。”
“道路建成后,从东峰镇到城区将减少11公里的路程,时间可缩短至30分钟左右。” 区交通运输局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韩文桀介绍,宝东路路线全长17.6公里,采用三级公路设计标准建设。该项目横贯雁江区东南部腹心,直接连接乡镇2个(宝台、东峰),辐射乡镇4个(小院、堪嘉、伍隍、石岭),连接市级农业园区2个,连接成渝高速扩容宝台互通、遂资眉高速资阳东互通。项目建成后,将完善雁江区乡村公路网络,解决沿线镇长期绕行资资路的问题,降低运输成本,同时有效带动该区域天然气产业和农业产业发展,惠及群众近30万人。
解决村民出行难题
促进乡村美丽升级
12月16日中午时分,在雁江区宝台镇指书庙村的村道上,村民们骑着摩托车、开着小汽车陆续回家。如此方便的出行得益于今年年初完工的4.1公里水泥路。
指书庙村原来有3段泥巴路,一直让村民们头疼不已,只要到了柑橘销售的季节,村民们就犯愁。“下雨天泥水成坑,出门得穿筒靴,卖果子就更困难,要背到公路边。”说起原来的道路情况,指书庙村副主任唐和玉连连皱眉。
去年,相关部门争取项目对村里的3条泥路进行修缮和加宽硬化。新路的建成改善了指书庙村的运输条件,实现了农特产品“走出去”、外地客商能“引进来”。如今,驾车行驶在村里,路平景美,体验非常舒适。“现在路面拓宽了、平整了,一路上也没啥灰尘,收购车也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村民们省了一笔搬运费。”唐和玉谈及路修好后给村里带来的变化,眉眼间都是笑意。
“十四五”以来,雁江区先后印发实施《雁江区农村公路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雁江区交通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雁江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方案》等方案,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405公里,实现了农村公路从通达到通畅、从功能到品质的跨越,并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